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你谁都不敢得罪,那么只好得罪你自己了 正文

你谁都不敢得罪,那么只好得罪你自己了

时间:2024-04-29 02:01:24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时尚

核心提示

接着分析《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对人际关系,对于情商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面面俱到,八面玲珑,让别人不生气,不得罪人,才是好的人际关系。这有一点违背人性。人际交往的实质是利益交换。也许是情绪价值

你谁都不敢得罪,那么只好得罪你自己了

接着分析《别人怎么对你,都不得罪都是罪那只好自己你教的》。

对人际关系,都不得罪对于情商很多人有一个误区。罪那只好自己认为面面俱到,都不得罪八面玲珑,罪那只好自己让别人不生气,都不得罪不得罪人,罪那只好自己才是都不得罪好的人际关系。

这有一点违背人性。罪那只好自己

人际交往的都不得罪实质是利益交换。也许是罪那只好自己情绪价值的交换,也许是都不得罪利益价值的交换。

我们倘若一味迎合别人的罪那只好自己需求而忽视自己的需求,那么这就是都不得罪讨好。讨好型人格的人,只会让人觉得好欺负,并不会让人感激他们的付出。

欺软怕硬是很多人的本性。如果让别人嗅到了你一丝讨好的意味,那么别人就像鲨鱼一样揪着这个口子吞噬你。

这种所谓的付出并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感激。反而会让对方变本加厉地欺负你,一旦有一次不让对方欺负了,对方就会翻脸。

其次人际关系包含三个要素。第一是自己,第二是他人,其次是环境。

人际关系首先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如果忽视这一点,那么就等于没有自我。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如同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

一个忽视自我的人,是不会得到快乐的。

真实的关系是我们可以跟这个人吵架,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给对方。而不是害怕冲突、害怕惹别人不高兴,选择一味地迎合讨好,即使内心不同意别人的看法,但是也会强迫自己接受,不会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情绪。

讨好的心理是一个人经常忽略或强压,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努力去配合他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他人有环境,但却忽略了自身的真实感受。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早年在生命中与他人互动的经验,如果形成了一种模式,那么就会形成之后面对压力的一种惯性模式。

也许有的朋友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得乖巧听话一些,就会得到父母的喜欢,那么以后就会假装自己很听话贴心。

长大之后就会把这种应对模式复制到其他关系上。所以父母关系是其他关系的源头,想要改善这一点就要先改善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讨好型人格会长期牺牲我们内心的需求,也会让我们对自我失去信心,否定我们的自我价值和我们的自尊,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己是不重要的,而且给对方传递的信息也是我们是不重要的、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爱。

讨好别人的代价是我们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尊重,甚至会招致别人的轻视和厌恶。其次当我们压抑自己的感受,我们内心不舒服之后会产生这种愤怒,当我们的愤怒不能向外传达时就会向内爆发。也许是精神抑郁,也许是身体亚健康。

合理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健康的人际关系是要把自我放回到原有的位置,先照顾自己的需求,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整体平衡。符合当时的环境范畴,也能与他人和平共处。

我们的生命力是建立在我们爱自己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一味讨好别人就会把我们的生命力给丢失掉,感受不到生存的意义。讨好只能让我们获得表面的和谐以及短暂的利益。我们如果不敢得罪别人,那么我们就只能得罪自己。

一个人的应对模式只要形成了那么在每一个场合几乎都会用同一种模式去应对。改变我们的应对模式,就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真正爱自己照顾自己需求的人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证上面的。

《让子弹飞》里面,黄四郎的人污蔑六子吃了两碗凉粉,却只給一碗凉粉的钱。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凉粉,六子剖开了自己的肠子。

第已一次看到这个情节,我觉得六子好傻。为什么为了证明自己就要伤害自己的生命?

后来我发现是我太傻。像六子一样,为了自证而伤害自己的人,多如过江之鱼。有的人是把自己搞抑郁了,有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我们要跳出这个陷阱。

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别人的评价。我们并不是活在别人的嘴里,不是别人说我们伟大我们就伟大了,不是别人说我们卑鄙我们就卑鄙了。

我们的自我价值是由自我评判的,不能让别人去评判,每个人的想法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一旦我们怀疑自己的自我价值,就会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么我们的人生就相当于任人宰割。

我们对自己是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的。当我们有这种清晰的认知,那么在面对别人的评价,别人说得对,我们同意,就可以虚心接受。

不同意的那种,类似于诽谤,我们可以一笑置之,因为我们知道别人说的什么话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内心有数,并不要求别人说我们好,我们也不需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生活。

谈到自我价值感低。自我价值的形成是在童年时期以及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当父母给予我们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能够关注我的内心需求,不会通过我们所做的事来衡量我们的价值那么,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就是很高的。

在我所遇见的那么多人当中但凡是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的人,他们都没有内心黑洞。

父母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如果父母都不能够完全接纳我们,充分理解我们的情绪,那么自我价值感低是必然的。

谈这些并不是要批判父母。等我们长大了,我们就要成为自己的父母。我们想要疗愈自己的内心黑度,我们就要在内心里把自己当做自己的孩子。

当你因为失恋不想吃饭时,当你因为不开心而暴饮暴食的时候,当你为了打游戏而通宵熬夜的时候。

可以问一问自己:如果你是你的孩子,你会允许自己这样糟践自己的身体吗?

我们长大了就要自己学会爱自己,成为自己的父母,自立自强。而不是揪着别人的失误不放。

进入我们的潜意识,去找到当时那个无助的,委屈的,悲伤的感动的,快乐的自己。给自己一个拥抱,给自己爱。弥补内在小孩内心的缺失。

我们的内在充满无限的能量,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可以成为提升自我价值的建设者,让我们告别玻璃心,拿回我们人生的主导权。

从而充满安全感,淡定从容,坦然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驱动我们前行的力量有两个。第一是爱,第二是恐惧。

恐惧的驱动力量甚至超过了爱。

可是在恐惧中长大的人,在恐惧中成长,在恐惧中奔跑的人,一直感受不到安全感,内心无比焦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得不到快乐。

爱的驱动力发自内心深处,是由内而外迸发的一种动力,这是内心富足的人才会有的。

选择爱作为驱动力的人,并不比选择恐惧做驱动力的人所做出的贡献小。

想想老一辈革命家,抵抗外来侵略而战斗的英雄儿女们,是对祖国对同胞的热爱,还激发了他们无限的战斗力,让他们甘心为了民族的存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倘若他们内心只有恐惧,他们没有办法挺身而出。

我们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前半生我们是被恐惧驱动着往前走那,是因为我们在幼年时期很弱小,我们在完全独立之前很弱小,我们是为了生存而努力。

但是经历过这个阶段之后,我们要唤醒爱的力量。只有唤醒这股能量,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才能疗愈匮乏的内心。

然后遭遇一些困难,究竟是当做垫脚石还是绊脚石,不是困难决定的,而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我曾经包括现在也遇到了人生上的难题。突破过去之后我才知道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要面对挑战。扛过去了就是试金石,人生进入美好的阶段。如果被打倒了,下次还会遇到这个难题。

人生有很多奇怪的事,但凡你克服不了的都会一次一次出现在你面前,让你一次一次面对,直到克服了才能结束。

天无绝人之路,上天有好生之德。精力要聚焦在我们的目标上面。不要把困难当做困难而要当做挑战,这样就会充满斗志,拥有力量。

我们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得罪,忍的痛,到日后都会变成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生活中有一个很强的马太效应。多的更多少的更少。

意之所在,能量随来。意思是一个人的焦点在哪里,那么注意力就在哪里。精力在哪里,收获也就在哪里。

焦点是正面的,那么吸引来的都是正面的,焦点是负面的,吸引来的也都是负面的。

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聚焦于危险和不足,就会让人紧张不安焦虑。聚焦于当下和拥有,就会让我感到平和喜悦。

我们总是要从求生存的状态切换到学会生活的状态。

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间。境随心转。

常怀感恩之心,去看待世间万物,就能看到许多真善美,会吸引很多积极阳光的人来到我们的生命中,也会吸引到贵人,得到的会越来越多。

满心都是指责和抱怨,那么吸来的都是负能量很强的人,人生会越来越糟糕。

建立种子意识。种下爱,会收获爱。也许我们传递给这个人的爱,对方不会立马回报给我们,但是会在别的地方弥补回来。